塑料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塑料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云南版“闽宁镇”,423户彝族人为保护石林整体搬迁_1

发布时间:2022-07-05 15:40:22 阅读: 来源:塑料桶厂家
云南版“闽宁镇”,423户彝族人为保护石林整体搬迁

2010年底,云南石林县五棵树村民张琼英一家告别居住了十几年的土木结构老房,搬入彝族第一村,住进青瓦黄墙的两层别墅。推开新家的大门,雅致的院落映入眼帘,平步走到二楼阳台,不远处的故居依稀可见,张琼英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云南民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唱》的旋律在村子广场上回荡,唱出423户彝家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也歌颂他们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石林景区“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抉择。回想起搬迁工作的点点滴滴,村委会书记㱔忠明至今难掩激动。

保护世遗,五棵树村整体搬迁

时间回到3年前,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联合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遗产、第6项世界自然遗产。消息传来,五棵树村民沉浸在喜悦中,但村支书㱔忠明在喜悦的同时并不轻松。因为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石林景区内有碍自然遗产保护的营业场所、办公场所、村庄等所有设施,必须在3年内全部拆迁搬迁。石林五棵树村,是彝族撒尼人居住的古老村落,恰好在景区一级保护区范围。根据要求,五棵树村必须进行整体搬迁。

㱔忠明看着眼前的公告眉头紧锁。他明白整村搬迁,最大困难是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五棵树村世代以农耕为生,不少家庭的田地甚至就在著名的“阿诗玛石像”背后。农耕之余,村民们会抬起头对着石像唱山歌缓解疲劳,而石林深处传来的回声仿佛是一种回应。村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要想说服全村423户彝家人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举家搬迁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过支委会全体村委认真协商统筹,㱔忠明带领大家行动起来。召开家庭会,争取村里长辈支持;研究搬迁政策,给村民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逐一入户走访,围绕奖励补助、土地权属等问题,向村民耐心解释政策红利,引导大家转变思想观念。为了提高搬迁的积极性,㱔忠明率先在搬迁同意书上签字,成为“五棵树村搬迁第一人”。就这样一步接一步,一家联一家,大家终于同意搬迁了。

搬迁不易,搬“心”更难。在同意书上签字只是第一步,新家园的规划才是重中之重。对㱔忠明而言,石林景区不单是一个景点,保护好“物”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保护好“人”。经过调研与考察,㱔忠明最终萌生了“以旅哺农”的想法,立足彝族撒尼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游和休闲体验游。

别具一格,撒尼文化展露魅力

搬迁前,村民张琼英在石林景区从事旅游职业,当过导游、出租过民族服装,一家人挤在老旧狭小的房子里,每月收入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有一天,在租借民族服装时,游客意外地对她背包上的刺绣图案感兴趣,张琼英解释道:“这是彝族刺绣,我们撒尼女孩从小就会的手艺。”

“请问,还有别的彝绣吗?我想买。”游客随口一问的话启发了张琼英。在政策指引下,她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着力开发彝族刺绣。搬入彝族第一村后,张琼英还将家中剩余空间改造成客栈,客房的墙上挂着她一针一线绣出的彝绣作品,数量多达150余件。很快,一条“仿佛住进彝族民间手工艺博物馆”的点评,让她的客栈在网络上爆红,国内外旅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色彩繁多、图案娟秀的彝族刺绣作品。

没过多久,张琼英家的客栈已经满足不了接待需求。于是张琼英又租用了村集体房产和1家私人民居,改造成拥有72间客房的客栈。从景区导游到“网红”民宿老板,张琼英只是彝族第一村众多成功“转型”缩影的其中之一。

五棵树村,在彝族撒尼话里叫做“卓切”,意为“富有的村子”。从一日观光游到深度文化体验游,彝族第一村将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真正“富有的村子”。

近日,《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系列作品走进云南石林,民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优美抒情的曲调再次响起,歌曲赞颂的幸福生活,正在这里不断上演。

 

0

金色h5模版
父亲节海报模板
两会图片
国庆节海报设计